【微科普】皮肤串珠样的结节,警惕孢子丝菌病! -凯发app

【微科普】皮肤串珠样的结节,警惕孢子丝菌病!
2024-07-12 14:20:00 来源:中国老年医学学会

孢子丝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,为人兽共患病,由申克孢子丝菌复合体感染所致,我国在东北地区尤为常见。

孢子丝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,是土壤、木材以及植物的腐生菌,当皮肤出现外伤、破口时,病原菌可以趁机感染皮肤,侵入体内。

皮肤型孢子丝菌病可以分为固定型、淋巴管型和播散型。少数情况下,也可以出现多脏器感染的情况。

固定型孢子丝菌病:感染后1-4周发病,损害局限于病原菌侵入部位附近,表现为丘疹、脓疱、结节、斑块、溃疡、结痂等改变,通常发生在面部、四肢等暴露部位。此种类型最为常见。(图1)


图1.固定型孢子丝菌病

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:皮损一开始表现为结节、斑块、溃疡等,红色、紫色或黑色,经历数周或数月后在附近区域出现其他类似新发病变,典型损害可以连成一串结节,有一定特点。(图2)


图2.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

播散型孢子丝菌病:通过自身接种感染或血液系统播散引起,累及较多部位,病变可以出现在头面部、躯干、四肢等,一般发生在免疫力低下人群,如酗酒者、糖尿病、结核病、恶性肿瘤、器官移植人群。

怀疑孢子丝菌病的患者,可以正规医院就诊,完善皮肤组织病理、组织培养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。

对于确诊孢子丝菌病的患者,可以选择伊曲康唑、特比萘芬、碘化钾、两性霉素b等药物治疗,以上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哦!

高危人群,如农民、抵抗力低下人群、林木工作者等,带手套,避免皮肤外伤,一旦出现可疑症状,及时正规医院就诊。


撰稿:刘薇主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

审稿:李珊山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

(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。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)

网站地图